索菲亞:保加利亞首都,以城市裡六世紀建造的聖索菲亞教堂命名。索菲亞的歷史長達七千多年,長久以來都扮演重要歐洲交通樞紐的角色,與各國往來頻繁,直至共產時期減少與各國的互動,導致發展趨緩。今日的索菲亞雖然帶著共產時期殘留的印記:百年黃磚汽車道、人工交通號誌站與蘇維埃軍隊紀念碑,卻刻不容緩地與世界接軌,積極發展資訊科技產業,培養產業人才的同時也努力邀約國際大廠的進駐,期待重新回到世界舞台。
里拉:位處於保加利亞西南方的山峰,最高海拔達2,925公尺;色雷斯語是充沛水源的山,這座山林裡具有將近二百座的冰川湖與溫泉,多條河流發源於此。這座多水的山,因一座十世紀時開始陸續建造的修道院而聲名遠播,吸引世界各地的教徒與遊客前來,這座修道院位於海拔1,147公尺的里奧斯卡山谷,前身為聖伊凡追隨者的營地,因人數愈來愈多而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規模。由於聖伊凡顯現的神蹟,里拉修道院早已成為保加利亞主要的信仰中心。
普洛迪夫:相傳建造於七座黑崗岩山丘之中,而有著“七丘之城"之稱,這座古城傳說曾是色雷斯人最大的聚集地,歷經波斯人、希臘人、凱爾特人、羅馬人、突厥人…等入侵,因而保有多元的文化。採用數百年工法的石頭路走來辛苦,卻在驚訝先人的建築智慧中忘卻;歷經千年的羅馬劇場至今仍常舉辦藝文活動,而新城區地底下埋藏著保存完善的羅馬競技場
內賽伯爾:被稱為黑海的珍珠,是黑海沿岸著名的渡假勝地,三千年古城區位於一座岩石組成的半島上,最早是色雷斯人的聚落,於西元前六世紀時,希臘人開始統治這裡,建造包含衛城、阿波羅神殿、市集,而拜占庭帝國則於中古世紀時佔領這裡,東正教修道院在當時成為居民的信仰中心,與十九世紀黑海流行的木造房屋一同保存至今,獨具風情。
馬大拉騎士浮雕:傳說自西元七世紀末八世紀初便存在至今,位於近乎垂直一百米高的懸崖上,騎士在馬背上手拿長茅刺入臥躺在馬下的獅子,後方有狗不知是跟隨或追逐著騎士。考古學家相信這雕像是保加利亞游牧部落戰士的象徵,保加利亞的錢幣上便有著馬大拉騎士。
維利克.塔諾沃夫:一座美麗帶點憂傷的古城鎮,作為十二至十四世紀間巴爾幹重要的帝國“保加利亞第二王國”的首都。保加利亞第二王國國勢強盛,是巴爾幹的強權,曾在多次戰爭中打敗拜占庭帝國,維利克.塔諾沃夫也因此被稱作“新君士坦丁堡”,是保加利亞的文化及東正教信仰的中心。古城內有座盤踞在查雷維茲山的堡壘,楊特拉河環繞,堡壘內皇家宮殿、皇家東正教堂及神職人員與工匠的寓所…各據一方,雄偉壯觀;然而西元1393年敗仗鄂圖曼帝國,堡壘內四百座建築與22座教堂全數被摧毀,至今僅有少數建築重建,卻足以感受當年。
伊凡諾沃岩洞教堂群:建造於洛姆河山壁上的教堂、禮拜堂及修道院,自西元1220年便有修士們在此修行,保加利亞第二王國的統治者長期捐助金錢作為奉獻,直至十三、四世紀儼然成為重要的靈修地,最鼎盛的時期這裡的教堂數高達四十座,信徒們紛紛到此參拜。十五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入侵後,這裡逐漸沒落,教堂、禮拜堂及修道院隨著時間頹圮,但部分洞穴教堂中仍保有具代表向的壁畫,被視為保加利亞中古世紀藝術的範例。
錫納亞:外凡尼西亞的珍珠,得名於當地著名的錫納亞修道院,被認為是以聖經中的西奈山之名。此地山林茂密、景色優美,自古便是著名的度假勝地,就連羅馬尼亞帝國的皇帝卡洛一世也在此建造他的夏日行宮佩雷斯城堡,訪客們來此健行或滑雪、讀書或發呆,都是享受。
布朗:位處貿易要道上,自古便在此築建碉堡作為防禦之用,採中古世紀建築風格,堡內廊道錯綜複雜、設有密室與暗道,如迷宮般讓敵人難以攻打。英國作家史托克稱布朗城堡為最美麗的城堡,更以布朗城堡作為其吸血鬼小說作品“德古拉”中的主要場景,而使布朗城堡聞名世界;而布朗城堡早期作為防禦之用,在奧匈帝國期間則成為瑪麗皇后的住所之一,內部陳設也因應瑪麗皇后的喜好而少了殺戮多了溫暖。
普雷日梅爾教堂:教堂通常是信徒們的心靈庇護場所,這座教堂除心靈外更提供人身安全的防護。在西元十三至十七世紀這段期間,教堂所在的小鎮普雷日梅爾受到來蒙古族、韃靼人、匈牙利人、土耳其人、哥薩克、摩爾達維亞人等攻擊,小鎮歷經五十多次的毀壞再重建,然而普雷日梅爾教堂在這段期間僅被攻破一次。厚約五公尺、高約十二公尺的城牆環繞教堂主體提供絕佳的防護,每當外敵來襲,鎮民便進到城牆內躲藏,因應長期或頻繁的戰爭,城牆內設有簡單的居所、學校等,讓鎮民仍可維持生活。
布拉索夫:傳說中由十字軍條頓騎士團所建立的古城,原先受到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的命令前來守護這個位於邊界的土地,後來開始在這裡進行商貿並發展手工業,逐漸發展為連結歐洲與奧斯曼帝國的重要商站,並建造許多特殊風格的建築,其中許多建築仍保留至今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中,而被稱為薩克遜城。
錫比烏:進入這座城立即可感覺受到注視,這些注視是來自四周房屋上的眼睛,守護古城數百年;長著眼睛的房子們看起來像是童話世界裡不討喜但卻善良的房子怪人,默默地在崗位上付出。身為薩克遜七城之首,在此召開過德意志會議,也因是外凡尼西亞區的中心,羅馬尼亞第一家銀行「Albina」也在此成立總部;哈布斯王朝的統治下,錫比烏取得羅馬尼亞東正教的地位,成為大主教轄區。之後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自奧匈帝國獨立,曾為共產國家,共產瓦解後加入歐盟,於2007年與盧森堡共同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布加勒斯特:被稱作“東方巴黎"的羅馬尼亞首都,傳說最早由一位牧羊人布加建城,因而有了布加勒斯特之名。這座城約五百多年的歷史,擁有許多古典美麗的建築:世界僅次於美國五角大廈的第二大建築物-人民宮、見證帝國統治時期的舊皇宮遺跡、集結羅馬尼亞各地鄉村的民宅、教堂的國家農村博物館、迎接戰勝軍隊的凱旋門等,那共產倒台的風雨似乎已遠離消失,人們致力站穩世界的舞台。